查看原文
其他

IMI锐评 | 民间投资下滑,企业家真的都去买房了吗?

2016-06-15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6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38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来源:Wind 资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显示经济的内生动力需要增强。之所以回落,原因之一是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尤其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

6月初,新华社刊发《九部委奉命督查 民间投资究竟怎么了》一文,对国务院派出的督察小组进行报道,文章开头便称“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民营企业到底是受政策制约投不了、没法投,还是因环境影响不敢投、不愿投?” 甚至有不少人调侃道,“难道企业家们都去投资买房了?”

考虑到民营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已经超过60%,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之快引起各界的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研究员张超认为民间投资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适合的投资领域狭小,加之金融业与实体投资收益扩大,两方面抑制民企投资热情。二是民间投资没有弹药,大量的信贷资源被国有企业占用,民间资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缓解,频见的国企“地王”与民间投资下滑的反差就是最好的反映。三是民企投资领域还涉及非常繁杂的审批手续,抑制投资热情。四是民企、国企的差别化待遇,造成民企的投资收益性悲观预期较国企更严重。

张超表示,民间投资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杀伤力比想象中的要大如果政府不重视、不正视问题,不解决民企、国企同等待遇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短期的刺激措施也许能缓解一时,但会进一步加扭曲经济结构,也会给未来经济埋下更大的隐患.

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刘相波补充道,民间资本投资需要考虑其投资成本、未来能获得的收益,以及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造成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潜在原因包括受我国总体经济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导致得一些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减,投资也相应减少了。还有市场的准入问题,一些领域限制了民间资本的进入,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虽然希望民间投资参与,但有些行业上改革力度不够大,也影响了民间资金的进入。最后,还有融资的成本问题。民间资本不容易融资,或者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关于近期民间投资增速快速下滑的原因,社会各界给出了很多解释,包括融资约束、准入约束、程序约束等等,这些原因确实制约了民间投资增长”,IMI特约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宏观经济教研室主任陈启清表示,但还应强调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周期的自然反映,在经济下行周期一般都会遭遇民间投资的快速下滑。二是投资能力不足导致投资增速下降。

陈启清解释道,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中对市场最敏感但同时又最有韧性的一支力量,因其对市场的敏感,所以随着经济下行民间投资基本都会有一个下滑过程;同时民营经济韧性十足,在经济下行初期民间投资仍然能够在下降中保持较高增长,但一旦经济连续下行多年,民间投资主体预期可能急剧恶化,甚至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导致民间投资出现断崖式下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行周期中民间投资同样经历过今天类似的断崖式下降。从1979年到1997年间,我国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速为26.7%,然而1997年至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却比前20年平均增速低近20个百分点,大约为7.5%。到了2001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更是下降到了0.2%。但从随后的经济增长过程来看,此时也基本是经济下行周期黎明前的黑暗。所以,当前民间投资断崖式下降也有可能是民间投资主体在遭遇2011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后有些熬不住了,预期极度恶化的结果。

第二关于投资能力不足,陈启清表示,部分民间投资主体仍然具有较强投资意愿,也仍然保有保障投资的资本积累,但不知如何投资。而这主要由于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剧烈的转型过程,民间投资熟悉的行业迅速衰落,旧的商业模式、旧的投资模式迅速失效,新的行业快速崛起。新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模式不断涌现,很多民间投资主体有些措手不及,旧的不能投不愿投,新的不知如何投。

IMI特约研究员闫先东表示,未来我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解决我国当前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国企,财税,金融和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改革的推进。未来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文章信息来源有综合中国网、智谷趋势)

编辑  宋元元  彭益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央行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显著反弹

中国纸币漫谈之一:话说纸币

陈启清:后发优势、增长要素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给予美国2500亿元的RQFII 额度,意味着什么?

耶伦说,“不要对非农就业报告过度解读”,那么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和力度到底有多大?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陈云贤等1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银行与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